砥砺奋进的五年:国电南自篇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3年以来,公司开展科研项目300余项,85项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得专利授权530项、专利受理757项;取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15项;参与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制修订110项,发表科技论文387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41项。创新为公司行稳致远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动力。

  优化研发体系

  国电南自一直有着科技创新的优良传统,有着成熟高效的研发体系,被誉为中国电力自动化产业的摇篮和孵化器。研发成功我国第一套晶体管线路保护装置、第一套微机型线路保护装置、第一套500kV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第一座500kV智能变电站系统集成、第一个1000kV特高压工程……创造过多项全国第一,全面参与“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该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在国内1000kV特高压变电站中,国电南自电力自动化产品覆盖率达到100%。

  “不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无异于放弃发展的主动权。”公司领导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具有引领性和前瞻性的技术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公司明确了向高科技上市公司本位、向主业“回归”的发展思路,强调要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全面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公司发展的基本力量。

  优化研发体系,最重要的是整合研发资源,优化研发管理。对此,公司明确专门机构,对研发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和总体调配,同时集中各单位技术优势,加强科研合作与攻关,推动研发资源在公司系统内有效流动,实现资源共享。建设数据安全保护系统,对重要电子数据进行加密,保障产品资料、软件代码等技术资产的安全受控。

  培育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是研发体系优化的根本目的。推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了以产品为核心的一体化数据集成、查询、推荐等内容的优化管理,为科研工作提供决策支持。以CMMI为抓手,积极开展研发能力成熟度评估认证,实施研发体系的管理优化。通过CMMI评估,全面分析各基层单位的研发能力和研发现状,全面思考下阶段研发重点,全面对标研发成果,全面优化研发绩效考核,全力推动研发体系优化取得成效。

  搭建创新平台

  国电南自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先后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检测实验中心、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重点实验室、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实验室,中国华电电气热控技术中心。公司主办的《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是国内著名核心期刊,连续多年入编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名录。

  公司积极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及企业开展合作,拓宽科技创新渠道,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ABB、西门子等高校及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深化产品研发,就发电提效降耗、主动配电网、微电网、数据挖掘分析等课题进行交流合作。

  浓厚的学术氛围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了条件。年初,公司启动了电力高端学术论坛系列活动,并将其作为一项常态化、系统性工程,致力于营造浓厚的技术创新氛围。活动定期邀请国内电力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访问考察、学术报告等各种形式,交流行业最新科技成果,拓宽企业研发技术人员学术视野,促进科研人员及时跟踪、把握电力科技发展的大方向,推动学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开展青年职工创新创效工作是公司搭建创新平台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组织青年创新创效成果评选,挖掘青年创新潜能,激发青年创新活力,推动员工成长成才,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效氛围。近几来,公司共评选出40余项成果,连续五年获得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青年创新创效金奖。

  强化成果应用

  创新重在应用,应用方见成效。国电南自科技创新以推动电力工业升级发展为使命,强化研发成果应用,在电网自动化、电厂自动化、轨道交通自动化和电力企业信息化等领域深耕细作,研发成果在市场获得广泛应用。

  NPS保护控制平台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适用于110kV至1000kV全系列控制保护产品线。智能变电站集成优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可减少二次设备数量30%,缩短变电站建设周期50%,减少占地面积20%,降低建设成本10%。基于组态的智能二次设备即插即用和功能迁移,完美解决系统整体可靠性不高,影响用户运行效益等问题。智能配网自动化系统在上海陆家嘴项目成功应用,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99%,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关注并播出。新能源电站功率控制和预测及智慧运维系统,实现高精度预测,降低新能源对电网平稳运行的冲击,实现主动式运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工程服务的全过程精益化管控,实现了从“智能制造”到“智能制造+智能服务”的转型升级。

  maxDNA系统打破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首次实现了国产系统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汽机的一体化监视、控制与保护,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系统应用后,可减少煤耗0.5至2克每千瓦时,降低氮氧化物排放10%-20%,节省电缆和桥架约60%,减少布线、安装调试费用50%以上,缩短开发周期节省二次开发费用30%,机组效率可提升0.5%-1.5%,备品备件种类及运维人员大大减少。该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华电句容、国电丰城、神华三河等多个百万千瓦、6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上,在上海华电莘庄分布式能源项目以及上海迪士尼乐园分布式能源站等多个项目也运行良好。

  高铁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高铁牵引供电控制技术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提供坚强的保障,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应用在地铁上的DSC-9000 大型分布式监控系统,可实现多系统的集成与互联,以及对地铁沿线数百个变电设备的远程控制。一旦发生意外,系统可实现“一键启停”,自动开启广播、指示灯、排烟风机、排烟通道等,帮助乘客与工作人员火速撤离,保障运行安全。该系统在北京地铁1、2、13、14 号线,南京、天津、沈阳、武汉、无锡、杭州等18条线路中成功应用。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回馈系统,则可将城轨列车制动时产生的能量实时回馈到电力环网中,实现制动能量的回收利用,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按城市轨道交通300公里规模计算,年节约电量1.09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5万吨。

  信息安全服务取得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服务一级资质,被公安部、国家能源局授予的“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第四实验室”顺利实施国家最高等级电网测评业务。电力大数据实验室利用大数据分析主流软件框架,为未来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奠定基础。基于大数据的运行管控平台,可集成生产指标类数据、运行作业类数据及安全辅助管理类数据,实现了运行作业的全流程管控,安全生产由人防提升为技防,达到作业标准、本质安全、管理高效、指标优良的工作目标。

  科技进步并非易事,需要人才、资金和时间来孵化。国电南自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高创新效率,推动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科技创新机制,再度提升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和学术影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