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火电技术国产化“最后一公里”:60万千瓦、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我国主力机组

  近日,由中国电力传媒集团主办、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办的“推进火电部分辅机设备国产化座谈会”在京举行。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火电“三大主机”——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已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制造,但辅机设备及材料一直存在瓶颈,我国正努力攻破火电技术国产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随着机组向大型化、清洁化发展,60万千瓦、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我国主力火电机组,我国火电机组的参数、性能和产量已全方位地占据世界首位。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三大主机的国产化取得重要的进展。已完全能够自主设计制造,但电站辅机的国产化一直是薄弱环节,特别是炉水循环泵、四大管道等还依赖进口,大大增加了电力建设成本,推进火电辅机设备国产化已成为火电发展的必然要求。

  皖化电机董事长姚崇全介绍,炉水循环泵被火电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比喻为火电厂“第四大主机”。目前,皖化电机正在开发具有早期故障判断专家系统的第三代智能化炉水循环泵。这种新型炉水循环泵可以通过智能交互系统进行全天候远程监控。

  “但由于国产化推动难度大,皖化电机制造的炉水循环泵市场占有率仅1%左右,检修的市场占有率约70%左右,总计近800台,其中再制造接近200台。这与我们的能力是不匹配的。”姚崇全说。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处长孟彦辉介绍,火电机组四大管道是指连接锅炉与汽轮机之间的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热段、再热蒸汽冷段、主给水管道以及相应旁路管道,主要材料为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前三个管道主要用P91、P92的用钢,火电机组用P91钢管已实现国产化,市场占有率在90%以上 P92的用钢大部分还是采购国外的产品。

  “火电厂P92钢大约90%是进口,这种局面从长远来看对电力部门很不利,依赖国外,在质量和价格上将处于被动地位。”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程世长谈道。

  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春海介绍说,宏润利用世界上最大的垂直挤压机(5万吨)联合宝钢特钢生产的高端P92大口径无缝钢管通过专家鉴定,标志着火电P92钢管进口局面将被逐步打破。

  “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 鼓励政策,引导发电企业大量试用包括P92在内的国产化钢管。”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行业服务处处长孟彦辉认为。

  据了解,宏润联合宝钢特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西安热工研究院、中国二重等单位,参加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2014工业强基专项———高端装备基础能力提升:关键基础材料超超临界火电机组P92大口径无缝钢管项目。这被看成是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P92钢管国产化进程的积极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