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电能表状态轮换运行管理 开创国内先河

  “上海电科院和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参与的上海市地方标准《电子式交流电能表使用中检定规程》于去年年底发布,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电科院技术质检室主任朱彬若话语中充满了欣喜与期待。

  上海即将启动电能表状态轮换运行管理策略,以抽样统计对在网电能表进行运行性能确认。该规程是上海电科院配合地方政府在强检计量器具管理方面的重大创新举措,将开创国内电能表状态轮换的先河。

  传统模式:到达轮换周期电能表性能尚且完好

  一直以来,上海市对在用贸易结算电能表的管理方式是按照电能表检定周期这一固定时间段进行电能表的到期轮换。无论电能表在轮换周期内的质量水平如何都需在规定的时限全部更换。这种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弊端。

  传统模式具体实施中无视产品质量水平,临近轮换周期后不论好坏统统一刀切,但随着电能表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加强,电子式电能表,尤其是智能电能表的质量性能已大大提升。朱彬若介绍:“现有电能表寿命一般已普遍达到10~15年以上,而轮换周期仅为6~8年,这意味着即使到达轮换周期后实际上仍然有大量在用电能表质量性能完好。”传统模式难以实现对在网电能表运行质量水平的监督。电能表在网使用后,受到产品元器件的寿命影响,以及各种环境的作用,都会影响到电能表的计量特性和质量水平,要保证轮换周期内电能表100%的合格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当前管理模式只是将到期电能表全数调换,无法准确获知轮换周期内电能表质量水平变化等数据,无法提前发现电能表运行质量隐患。

  

上海启动电能表状态轮换运行管理 开创国内先河

 

  传统模式损耗浪费大,成本高。由于电能表到达轮换周期后不论好坏一律更换,引发旧表拆卸处理、新表购置安装等一系列工作,大量明明质量完好的电能表被提早报废,不仅人力物力成本巨大,而且不利于节能降耗。

  严谨论证:各运行年限电能表总体合格率超过99.5%

  针对问题,上海电科院与上海质监局成立项目组开展专题研究,旨在通过电能表状态调换策略创新提升,探索一套更符合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的电能表状态调换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上海电科院成立了一支12人的技术团队,详细分析了上海在网电能表的总体运行质量水平,以抽样统计理论基础和数学模型为研究出发点,梳理比对各类抽样方案,探讨方案边际水平和质量风险管控最佳平衡点,确立了适用于上海电能计量工作实际的运行抽样方案和电能表寿命试验方案。

  这些方案的验证需要积累大量的试点运行数据,为此,上海电科院计量中心组织5个班组,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收集数据。性能试验班班长黄亮说:“我们先后累计回收检定了上千只运行中的电能表开展试验论证工作,每个电能表里积攒了近十年的数据。上海地区各运行年限的电能表质量状态良好,基本误差曲线皆在可控范围内,总体合格率超过99.5%,这说明实施以抽样检验为基础的状态轮换策略条件成熟、基础可靠。”

  效果可观:预计每年平均减少8000余万元电能表采购费

  4月12日,上海电科院参加上海质监局牵头组织召开的《电子式交流电能表使用中检定规程》配套落地实施管理办法专题讨论会议,拟定好相关抽检计划,报上海市质监局批准实施。

  该规程实施后,将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性地实现基于抽样检测方式的电能表状态轮换策略。这个轮换策略相较于以往基于固定周期轮换的电能表调换模式更具科学性和经济性,具备明显的示范引领效应。每块电表上将安装安全采集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定时间间隔采集电能表数据,将信息统一上传至主站,对主站上获取到的电表信息进行分析,准确掌握电表质量水平。

  记者算了笔账,上海居民电能表保有量接近1000万只,按照8年检定周期的到期调换要求,平均每年需至少调换125万只。以每只电能表200元测算,每年仅用于调换电能表的采购金额即达到2.5亿元。另一方面,基层供电公司还将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实施调表工作,由此带来的人力成本等也相当可观。

  基于抽样检测的电能表状态轮换策略可有效评估运行中电能表的批次质量水平,按照预期电能表能普遍实现延长50%使用的周期来测算,平均每年产生的各项成本可以下降三分之一,降低三分之一调表工作量,每年平均减少8000余万元电能表采购费。

  未来,基层供电公司不需要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实施调表工作,避免换表而可能产生客户投诉的服务风险下降,客户满意度上升。此外,调表数量的下降可大大减少设备报废工作成本,预估每年可减少200吨电子垃圾的产生,符合绿色环保理念。因此,状态轮换模式既可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从而节能降耗,也可及时发现电能表质量隐患,从而推动淘汰劣质电能表和引导技术进步。

相关文章